中文
English

《千载之遇》| 连载18:改弦易辙的“陈老板”(含音频)

陈国义
2022-08-09



▲點擊音頻聆聽音乐图片


1988年,我彻底脱离石油行业。


当时,我们的石油事业完全进入轨道,发展相当稳定。我和其他两个兄弟都觉得,可以各自腾出精力选择一个方向去发展,一来活跃资金流,二来也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。


于是,我的两个弟弟,一个选择发展建筑业,一个选择做小五金生意。而我,当然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做茶。这在他俩眼里显得微不足道:小小的茶叶生意能赚钱?


我们事先商定:每人开拓的新领域中,开创者占60%的股份,剩下的股份由其他两人均分。在茶事业中,我是大股东,实现盈利之前,集团每月发放给我3000元生活费。


1988年5月,我在石油产品陈列室中隔出一块面积不足三十平的空间,摆上桌子,靠墙的陈列柜里放置茶叶、茶杯,第一间属于我的茶室就这样落成了。



图片


第一间茶艺乐园原貌


起个什么名字呢?


我问自己:“为什么要开茶室?”答案是:“因为我在品茶中感受到快乐,感受到幸福,同时想要把这份感受传播给身边的朋友,让他们在平常的生活中也慢慢爱上茶。"


“那大家为什么要来你的茶室呢?”——“我希望他们来到这里能极度放松,通过品茶找到快乐,就好像游乐场是小朋友的乐园,在那里他们可以尽情玩耍。”


我想,没有一个名字比“茶艺乐园”更适合。这里,将成为我和所有爱茶人的乐园。


1988年8月,我在香港的第一间“茶艺乐园”正式开业。



图片



图片



图片


1988年茶艺乐园手写新闻稿


在事业上改弦易辙的“陈老板”突然又变回了石油创业初期的热血状态。每天跟打了鸡血一样,浑身细胞都充满了活力。醒来就热血沸腾地去上班,晚上陪客人品茶到夜深也是越晚越精神,在茶香中陶醉不已,忘了时间。工作对我来说,不再是度过,而变成了每分每秒的享受。因为这是我爱好的事业,即使24小时不眠不休我也乐意。


但兴趣跟经营还是两码事。经营之初,我也曾理性地做过一些调研,对目标客户的大致预估是:其中50%属于老板级人物,30%是管理级、10%是爱喝茶的人,10%则属于随机人士。确认目标客户的范围可以帮助我明晰“茶艺乐园”的市场定位。


一年后,我的生意并不怎么好,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——目标客户定位失误!事实证明,买茶最多的人是中层管理级,相反的,当老板的人买茶最少,因为他们根本没时间坐下来喝茶。


生意波澜不惊,澎湃的只是我的热情与坚持的心。“茶艺乐园”连续三年处于亏本的状态。我很纠结:能够让我接触起来就爱不释手的日常伴侣,为什么经营起来这么不顺利?


如果继续咬牙坚持,账面上的窟窿会越来越大,对其他股东又该如何交代?我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选择题:放弃还是继续?


我自问已经竭尽心力,但是现实和未来却都像一团迷雾,看不清,让我充满了挫败感,“必须找到失败的原因!”我对于茶的热情不能就这么轻易被浇灭。


冷静下来,我的思路也开始清晰:茶艺生意在香港之所以不受欢迎,跟香港人的生活习惯有关——香港人的生活节奏很快,大部分的人拼命工作,根本没有闲暇的心情坐下来喝杯茶,即便喝茶也都会选择去茶楼。香港有好几千家茶楼,人们生活中有吃早茶的习惯,却没有品茶的行为,牛饮一番,只为解渴。香港人对于品茶的概念很含糊,根本不懂得怎样去研究跟追捧一些真正的好茶,一味的人云亦云,跟风买茶。茶的好是要通过“意”会的,所谓“意”,需要有品鉴的能力。依靠特殊的冲泡方式将茶的滋味“引诱”出来,慢慢地感受回味无穷。所以问题的关键是,必须找时间能够安静地坐下来,慢条斯理,泡一壶自己喜欢的茶,在茶香中感知茶的灵魂,从中体会茶的妙处。


抽丝剥茧中,我的斗志又被唤醒了,我决定再坚持一年时间,给自己也给“茶艺乐园”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。就在那时,我遇到了“八八青”。


香港人刚开始不接受这款不熟悉的生普,大量八八青滞销,我彻底陷入绝境。以往的销售经验提醒我:一旦缺乏现成的客户,就必须想方设法创造客户,引导消费。茶客们不接受生普,是因为他们不了解、不熟悉,帮助他们克服这一关,拆除他们的心理壁垒,或许一切也就迎刃而解。我决定——开班授课。


我在“茶艺乐园”门口方方正正地贴出“茶艺课开班启事”,并在热门报纸上长期做“豆腐块”广告:“初级茶艺课程开班。5次课,每次2个小时,收费300块。”效果不错,初级班顺顺当当地开了起来。


考虑到公司文员一般下午5点下班,工厂工人大概6点半到7点下班。综合起来,将上课时间安排在晚上七点。初级班的课程内容从中国六大茶类的分类讲起,阐明制茶的四大基本工艺:摘叶、出水、杀青、炒茶,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,教会大家怎样正确地泡发每一种茶,以及水温和泡发时间该如何掌握等等。除了讲授茶艺理念,我还会就地取材,拿出不同茶类让人家分别品鉴,当时急需从库房中解放的“八八青”就被我拿来重点指导分享。


事实证明,需求的确是能够被引导的,前提是,物有所值。开班授课之后,库房里的“八八青”解放了,我的茶艺乐园发展焕然一新。来上课的人络绎不绝,从最初的几个到十几个,最旺的时候一个班达到30多人。按人际影响来算,在茶艺乐园我每教会1个人喝茶,他至少会影响身边的3个人,有人会回家泡茶给家人喝,公司白领也能带动同事一起,试想,我授课一年的累积有多大的影响力!


转眼间,一年期限已到,生意由亏转盈,茶艺乐园在这一年的销售量比前3年加起来的总和还多。之后,我顺势开设了中级班和高级班。1995年,茶艺乐园走过第七个年头,我在香港著名的旅游聚集区尖沙嘴开了第一家分店。之后的两年,“茶艺乐园”的茶艺课程越来越受到追捧,每晚上课人数都超过30人,生意风光无限。临近“97大限”,移民潮骤起,很多香港人计划着每天泡壶好茶给自己,以打发国外的寂寞时光,一时间学茶买茶的人络绎不绝。到2002年,我已经在香港开设第6家分店。“茶艺乐园”的名号在行业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


当然,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一名成功的商人。如果说我在茶业界还有可圈可点的地方,我认为,是我通过正统地传授茶艺,提高大家品茶的能力,间接改善对生活的感受,这在茶业界属于创新举动。同时让我个人和身边的茶友能够真正受益。


作者:陈国义

朗读:胡津津

编者:青牛君

排版:小爽

图片



阅读12
分享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