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 料:勐海两个山头和临沧三个山头两地区的茶料拼配,选用16,17年老料。
用 器:90CC 朱泥紫砂
投茶量:4克
水 :农夫山泉自涌泉
干 茶:色泽墨绿,条索匀整显毫,有话梅香气。
第一道:100度开汤,显野花蜜香,汤色清澈明亮。
第二道:98℃,5s,汤色清澈亮黄,显毫。汤感显有蜜糖味,舌边收敛。以临沧的柔甜为主,同时带有勐海的劲道。公杯底果蜜香,且略有陈味。
第三道:98℃,10s,汤色蜡黄,口感赋一诗句形容:临沧勐海两山界,齐聚沧海一家茗。以勐海料和临沧料合作,相得益彰,劲中带柔,甘中带涩,显气韵且上头。全身发热,排汗。可谓刚柔并济,恩威并施,显大国茶之风范。
第四道:100℃,20s,汤色明黄,入口蜜香,蜜甜带劲,甘中略涩。汤感顺滑,回甘显,生津快,舌底喉部有甘韵。公杯底闻有青味,香气较之上泡弱些,持久性欠佳。较之上泡,勐海显劲道,临沧退三分,两味层叠之,此消彼长。个人理解可能新茶刚出炉,水汽未全去,内质未完全释放的缘故,相信再放一两月,与空气内外交流,内质稍转并释放,香气更显,滋味也更富层次感。
第五道:100℃,40s,蜜韵显,略觉有“昔归”的影子,有类似昔归的甜柔感和香气韵。
第六道:100℃,60s,汤感甜柔,甜度明显上升。
第七道:98℃,100s,基本感受同上,且有喉韵,全身持续发热,浑身出汗,体感强,气韵足。(此道温度较之上泡略低,是因今日宁波气温高,且茶经六道后遇水完全进出,充分融合通畅,内含物质基本析出。此时内含物质易析出,故判断也无妨。顺便可从滋味上体验,看内含物质是否尚有未释出来的。)
第八道:97度,150s,汤色黄亮,汤中有勐海韵,临沧味。这一汤感贯穿始终,不同之处为此消彼长罢啦。(此泡亦同上泡,温度低下来了,未加生水再次煮水,直接连着上壶注水冲泡)
此茶在每泡的品饮过程中,滋味变幻多端。先出临沧柔甜味后勐海强劲势头紧随。后继时而柔甜占多,时而强劲居上,中段协调均衡。可谓此起彼伏,变幻多端。总体感觉,除了前两泡临沧高甜蜜香味,后面基本含勐海味为主,且体感上勐海气韵凸显。这正如观沧海之海面波浪形势,前波后浪,相继融合,而后一浪高过一浪,此消彼长,如此绵延不绝。
总体评价,此茶拼配到位,茶青佳显毫,叶底油润鲜活。确也意外发现有老料和难得名贵好料存于其中。故余认为此茶具一定成长性,而且口感因为是勐海临沧两地不同风味的结合,未来经转化后,口感和体感上均可期待。
最后赋诗一首来表达余对此款茶的整体感受:
【观沧海品凡尘】
临沧勐海两山界,齐聚沧海一家茗。
刚柔并济精神合,巨浪柔波意气长。
静观天下三分色,暗潮汹涌显变格。
一朝卷起千层浪,风云变幻谁主流。
备注:图片由编者添加